团队成员
    在职职工
    陈小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1年于中国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洪堡学者。长期致力于功能晶体材料研究工作。发展了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晶体生长新方法,带动了我国宽禁带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发现了金属插层铁硒基系列高温超导体,开辟了国际超导研究新方向,被《自然-材料》社论列为本世纪超导研究的主要进展之一;提出结构基元设计先进功能材料的学术思想,发现152种全新的电磁功能晶体和若干新现象和效应。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50余篇,他引110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1000余次;制定国家标准3项;授权发明专利63项(国际专利6项)。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40余项等。
      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ICDD杰出会士(Distinguished Fellow 2023),任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2004-2012),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全球副主席(2016-2020),中国物理学会x射线衍射专业委员会主任(201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2012-2022),ICDD技术委员会中国区主席(2004-)。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5)、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1/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15)、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17)和中国发明协会特等奖(个人)和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邮箱:xlchen@iphy.ac.cn
    个人介绍:https://www.iop.cas.cn/rcjy/zgjgwry/?id=469

    郭建刚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1年于中国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功能电子晶体研究,围绕关联电子晶体和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SiC)开展单晶生长和物性调控。发现了碱金属钾插层铁硒的超导体KxFe2Se2,被汤森路透《2013研究前沿》列为物理学前沿领域第1名,2020年,KxFe2Se2的发现入选Phys. Rev. B创刊50周年的里程碑论文之一。利用高温液相法(TSSG)生长SiC晶体,率先制备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4-6英寸p型4H-SiC和3C-SiC晶体,并开展成果转化工作。
    在PRL、JACS、Nat. Commun.等刊物发表论文105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获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12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ICAM Postdoctoral Fellowship,2016年中科院“院级人才项目”,2019年基金委“优青”,2020年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2完成人)等。任iScience编辑,Chin. Phys. Lett.、Chin. Phys. B、物理学报和物理四刊联合青年编委(2020–至今)
    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A02课题组长。
    邮箱:jgguo@iphy.ac.cn
    个人介绍:http://www.iop.cas.cn/rcjy/zgjgwry/?id=849

    郭丽伟
    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分别于1984年和1987年在辽宁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和理学硕士,于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曾在香港科技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进行访问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一代光电功能材料的生长、结构和物性研究。
    邮箱:lwguo@iphy.ac.cn
    个人介绍:http://www.iop.cas.cn/rcjy/zgjgwry/?id=313

    王刚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生于1980年2月,2001年和2004年于兰州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7-2008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做博士后,2009年回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2016-2017年在美国埃姆斯国家实验室访问。主要从事无机电磁功能材料探索、晶体生长与物性研究,在生长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晶体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发现新高温超导体和拓扑半金属光电性能引领基础前沿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发表SCI论文92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6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担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第九届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分会理事、中国晶体学会粉末衍射专业委员会委员;Powder Diffraction编辑、The Innovation编委。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5)、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3/10)、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和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奖励。
    邮箱:gangwang@iphy.ac.cn
    个人介绍:https://www.iop.cas.cn/rcjy/zgjgwry/?id=452

    王文军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8年在兰州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年在兰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4年赴日本福井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回国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SiC、AlN晶体生长及物性研究工作。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9项。2015年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2020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排名第二)。北京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晶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晶体学会粉末衍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X射线衍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委员。
    邮箱:wjwang@iphy.ac.cn
    个人介绍:https://www.iop.cas.cn/rcjy/zgjgwry/?id=478

    应天平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5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8年在复旦大学任希德博士后,2018年至2021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Hideo Hosono研究组),2021年6月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I类)”。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基金委面上项目等。主要从事新功能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晶体生长,并基于新发现的材料体系开展维度、栅压以及压力调控。发现二十余种新超导体(7种Tc超越麦克米兰极限),开辟高熵二维材料新体系。
    邮箱:ying@iphy.ac.cn
    个人介绍:http://www.iop.cas.cn/rcjy/tpyjy/?id=1655

    金士锋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

    2004年在山东大学获学士学位,2007年在山东大学获硕士学位,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发表SCI论文91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发现新材料100余个,发布国际晶体衍射标准数据150个,入选中国晶体学会青委会委员(第一届)、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委员(2014)、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会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1,5/5)、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2021, 5/10)。主要从事新型超导、铁电单晶材料的设计和生长,晶体结构及衍射大数据的AI研究。
    邮箱:shifengjin@iphy.ac.cn
    个人介绍:http://www.iop.cas.cn/rcjy/yjdwfgj/?id=894

    李辉
    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9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作,期间去美国Kansas大学和英国Surrey大学访问。202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进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Ludo Frevel Crystallography Scholarship Award获得者,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会员(第四届) ,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英国皇家学会高级牛顿研究学者,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主要从事SiC单晶生长及物性研究;光电功能材料、物性及器件。
    邮箱:lihui2021@iphy.ac.cn
    个人介绍:http://www.iop.cas.cn/rcjy/yjdwfgj/?id=905

    许燕萍
    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X射线衍射数据表征,物相分析,以及新化合物合成。
    邮箱:ypxu@iphy.ac.cn
    个人介绍:https://www.iop.cas.cn/rcjy/yjdwfgj/?id=474